近年來,各地區(qū)、各部門認真踐行網上群眾路線,積極運用政務新媒體推進政務公開、創(chuàng)新社會治理,取得了較好成效。但同時一些政務新媒體還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、信息發(fā)布不嚴謹?shù)韧怀鰡栴}, “雷人雷語”、“不互動無服務”等現(xiàn)象時有發(fā)生,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響。“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。”人民群眾是政務服務永遠的終端,任何工作都要圍繞這個核心進行。政府需盡快完善信息平臺建設,提供大眾貼心滿意的服務。
強化“互聯(lián)網+政務”,為政務服務高效化添“動力”。近年,我國政府推動簡政放權,實現(xiàn)服務型政府轉型。各地紛紛建設一站式辦事大廳,減少群眾辦事成本。然而,審批工作無論如何精簡,依然需要查看相應文件,辦事群眾若是遺漏,仍然無法完成。J省建立起“不見面審批服務體系”,首批就確定11458項“不見面審批”事項。J省企業(yè)群眾通過江蘇政務服務網門戶網站、移動客戶端以及微信公眾號都可以辦事,與審批部門“不見面”是原則、“見面”是例外,大大提升服務質量。可見,結合互聯(lián)網的服務系統(tǒng),可以在現(xiàn)有基礎上幫助效率“再上層樓”。
強化“互聯(lián)網+政務”,為政務服務親民增“活力”。每一個注冊賬號、每一條網友留言的背后,都可能有一個乃至一群期待被傾聽的城鄉(xiāng)居民;他們每得到一次關注回復,都意味著負面情緒的化解、正能量的生長、消極因素向積極因素的轉化。而完善信息平臺建設,正是解決著局面的最佳措施。微信公眾號“楓葉發(fā)布”立足群眾角度,宣傳內容貼合百姓生活,通俗易懂,并且精益求精,鼓勵采用微聯(lián)動、微直播、隨手拍等多種形式,引導公眾依法有序參與公共管理、公共服務,共創(chuàng)社會治理新模式。他們的成功為各地政府信息平臺做出了最佳榜樣,參考群眾意見完善平臺建設,讓行政服務工作貼近群眾生活。
強化“互聯(lián)網+政務”,為政務服務智能化現(xiàn)“效力”。如今,從咨詢服務到政務公示,從一網通辦到官媒互動,智能平臺模擬人工服務,浙江、福建等多省市紛紛在官網中推出“智能服務平臺”,在一問一答之間解決群眾所思所想。打造政務智能服務體系,各級政府需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,完善平臺智能建設,彰顯大數(shù)據(jù)時代政府服務特色。實現(xiàn)數(shù)據(jù)同源、服務同根、一次認證、一網通辦。政務新媒體提供辦事服務應依托本地區(qū)、本部門已有的辦事系統(tǒng)或服務平臺,避免重復建設,防止形成新的信息孤島和數(shù)據(jù)壁壘。
《周易·益卦》有言,“凡益之道,與時偕行。”信息技術的發(fā)展帶給世界的,不僅是蓬勃的經濟活力、自由的公民個性,而且還有高效、親民、智能的政府服務。各地政府要正確認識這一轉變形式,要加快推進電子政務,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,更好解決企業(yè)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、辦事慢、辦事繁的問題。
掃碼聯(lián)系華圖遴選老師,獲取各省遴選考試備考資料,考情分析,筆試面試題!
相關產品推薦:2025年遴選公務員筆試龍騰尊享班